好的學習內容是「定海神針」,卻並不能「藥到病除」。培訓在企業發展與業務目標,未必與員工個人興趣或期待完全一致。因此,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:如何確保線上課程不被干預的情況下,他們依然能完成期待的學習目標?
「行為設計」是近年來遊戲、電商、新媒體等需要大量影響用戶行為的領域中炙手可熱的主題。透過激勵機制、交互設計和數位化技術,讓學員在培訓中的行為做出符合期待的變化,這正是行為設計能為企業培訓帶來的價值。
DDI英躍發現,三種方式即可將行為設計巧妙地融入線上學習項目。
在培訓中,能激發出學習驅動力的目標設計,是提升學習完成率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這種目標設計通常符合三個層次:
在價值層產生認同
這是所有目標設計能成功的關鍵,找到對使用者而言的價值,才能引發使用者的共鳴和認同,產生想要完成的動力。價值未必一定是具體的、實用的「這個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困難」、「能讓我知道這件事能夠怎麼做」,也可以在於更高層面的人生意義上⸺「能讓我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。
在行動層澄清路徑
無論是什麼樣的培訓,學習者對投入和學習效率始終是敏感的,如果他(她)對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的路徑不清楚,或者覺得行動指示過於模糊而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話,很容易就在中途放棄。
因此,目標設計的第二個層面,就是針對行動給出指示。一般而言,三個時間點的指示最為重要:
學習開啓時:這時候讓學員看到學習路徑的全貌,讓他(她)對大致的學習內容、時間投入有所認知;
每個學習環節結束後:及時回饋進度(如:你已經學習了38%的內容)和階段性學習收穫(如:透過情境模擬,你已經掌握了三個典型工作場景的最佳應對方法);
學習尾聲:越臨近目標,其實是學員越疲乏的時候,此時也需要有進度提醒,讓學員意識到自己離目標已經如此之近,從而一鼓作氣,達成目標。
在視覺層吸引注目
無論是價值還是行動導向,最終呈現在學員面前的,一定是一個視覺化的目標設計,所以這一層是直接指向學員的感知。如果在這一層面上不具備吸引力,那麼無論前兩層做得再好,用戶也不會被吸引到。視覺呈現的設計需要考慮兩點:
1.目標訊息的視覺化:如何透過視覺方式呈現目標的價值點和進度訊息;
2.學員偏好:不同背景(年齡、部門、職級)對視覺呈現的偏好。
考慮到時間的重要性,學習者渴望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學習體驗。數位化的價值,在於真正意義上實現「以學習者為中心」,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要。
培訓管理者都知道,學習的成效,不僅僅單靠「完成」就足夠,而是與學員是否在一些關鍵學習環節(如:課程練習、模擬演練等)有持續、重複的練習行為有關。但是,重複行為往往會令人感到厭煩和乏味,要激發這類行為需要從增加趣味的遊戲化入手,讓學員做到樂此不疲。
遊戲化的機制有很多,在培訓中,如果以激發重複練習為目的,「回饋」和「探索」的遊戲化機制最為適用。
回饋是最重要的機制,沒有之一
在有效的數位化學習中,回饋可分為內容型回饋和評估型回饋兩種:
內容型回饋:用於學員在知識練習/情境模擬的每一個行動後,給出及時肯定或指出問題所在,這樣能幫助學員對自己練習的品質有清晰及時的認知,從而保留或鞏固正確的知識和技巧,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。同時,這個過程也會讓學員感受到回報和認同。
評估型回饋:在學習過程中,用遊戲化等級(如:星星數、排行榜)來展現學員的練習情況的好壞。這一類回饋,由於用遊戲化的手段給到了一個「好的標準」(如:五顆星星都拿滿才是滿分、排行前30名才是優秀等等),這種透過遊戲化呈現的評估標準不會引起學員對學習評估的反感,反而能引發起學員的好勝心,為了提升自己的等級和排名而不斷努力,從而達到反覆練習、不斷進步的目的。
探索不是簡單的機械重複
在同一個主題下,對不同場景/路徑的探索,更有助於多個知識點/技巧的融會貫通。一般而言,基於決策樹或適性化的推送邏輯練習都屬於這一類。如果一個練習能激發出反覆探索的興趣,毫無疑問,就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提升。探索機制一般包含兩點:
多變的練習路徑:單一、線性的練習路徑是無法激發出探索的好奇心,只有當練習本身包含足夠多的可變化場景和路徑時,探索才會成為可能。
隨機獎勵:除了常規的及時回饋之外,在過程中預先埋下一些隨機獎勵,由於這些獎勵的不可預期性,會給學員帶來驚喜感和好奇,從而激勵他們進行下一次的練習。
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,同儕學習(Peer Learning)永遠是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各個年齡層的學習者都希望與同事一起學習、交流思想、分享見解、提出問題。
也許有人會有此誤解:脫離了面對面的交流,就沒有了同儕學習。而我們的調查和實踐卻發現,事實並非如此,數位化的同儕學習有其獨特優勢,與線下相比,有差異––但並無差距。
如何做好人際激勵,可以分成以下兩步:
第一步,數據觀察,清楚學員偏好
數位化擁有的數據優勢,讓我們能更精細地瞭解學員互動偏好,從而能給出相應策略。如DDI英躍透過訓練營方案中的學員行為數據(如:作業提交數、瀏覽數、評論數等),發現學員的同儕學習偏好可分為如下四類:
第二步,「因人而異」激勵策略,「逐級傳遞」的互動效果
明確了學員偏好,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員制定激勵策略(如下表所示)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人際激勵往往可以實現「1+1>2」的效果,並不只是滿足每個類型的偏好,更是能促進同儕學習的良性互動。譬如,以上述點評類學員為例,獎勵其高品質的點評,其實就是一個「一舉兩得」的策略,不僅是對其行為的認同,同時也透過鼓勵學員產出更多高品質的點評,以此讓「表現」型學員受到更多積極回饋,又進一步帶動其產出的熱情。
我們將幫助你了解不同的發展方式,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打造高效的領導力發展專案,協助領導者面對職業生涯中,各式各樣...
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會。製造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,需要有系統地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,才能在升級轉型的大浪...
全球都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,DEI(多元、平等與包容)是近期企業關注的火紅議題,將多元共融導入企業中已成為全球趨...
在眾多科技巨頭紛紛將焦點轉向深耕AI技術領域時,創新技術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典範轉移的機會,然而也同時引發了組織對...